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季羡林先生辞世  温大大曾五度探望

2018-11-27 03:23:19

据北京大学官方网站消息,昨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目前北京大学已成立治丧工作组,季羡林独子季承表示父亲后事将由北大全权安排。

“我还准备就几个问题和您讨论”

对于当代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是太熟悉了。他被誉为是融会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中国最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一生拥有诸多头衔。昨日季老逝世的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人士反响激烈,纷纷表示悼念。据季羡林弟子、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博客中透露,昨日11时,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同志赶到医院;12时,国务院大大温家宝也从会场赶到医院,满含真情地说:“我准备在8月6日为您祝贺生日,还准备就几个问题和您讨论啊。”而此前,据报道,温家宝曾经在2003年到2008年期间五次前往医院看望季老。

最后的日子很幸福

钱文忠称,季羡林先生最后两个月过得很幸福,一直有儿子陪在身边,在儿子的照顾下心情非常愉快,胃口很好,仍然酷爱吃胡萝卜羊肉饺子;精神也很好,上个月接受王小丫的采访,还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地对着镜头,连续说了半个多小时。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季老仍惦记着弘扬国学。前日下午,他用毛笔为有关方面题写了“臧克家故居”和“弘扬国学,世界和谐”,又为汶川广济学校题写了“抗震救灾,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当时,季老精神依然很好,谈笑风生,其子季承在16点到16点30分还为他按摩了手臂。不料,昨日季老一早起来,突发心脏病,毕竟是年近百岁的老人,一个小时后因抢救无效不幸逝世。院方透露季老走的时候很平静,其子全程陪同。

吊唁活动今日开始

昨日,本报记者从北大校办获悉,学校成立了季羡林先生治丧工作组,由校党委大大闵维方、校长周其凤任组长,治丧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北京大学将于今日起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设立季羡林先生灵堂,接受季羡林先生生前友好、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吊唁。

记者昨日还连线了央视“开心学国学”栏目组制片人刘正举,他表示节目组将会把对学术顾问季老的最后一次采访重新整理后播出以缅怀季老。另据了解,外研社正在编辑出版《季羡林全集》。

本报记者 卢欢

回眸世纪学者季羡林

季老近百年的一生特别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历史的研究,学术方面建树颇高,当然,荣誉有时也难免被非议。

2007年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大大温家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为季羡林祝寿。8月6日是季羡林先生的96岁寿辰。这是温家宝2003年以来第四次看望这位精通多种语言的翻译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新华社图

A 学术非读梵文不行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著有学术著作《印度简史》《敦煌学大辞典》《东方文化研究》;散文随笔《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塌杂记》等书。

季羡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10岁,开始学英文。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师从吴宓、叶公超。1936年春,赴德深造的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1940年至1941年,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季羡林只得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并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1946年5月归国后,季老陆续出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大大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B 荣誉感动中国

季老2006年获感动中国人物。同年9月26日,在中国译协庆祝国际翻译日·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上,季羡林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去年,97岁高龄的季老获得印度国家最高荣誉奖“莲花奖”,这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荣誉。同年5月12日,日本学士院正式聘任季羡林先生为客座院士。至此,季羡林先生成为百年来第一位获得日本学士院客座院士身份的中国籍会员。2008年9月27日,德国哥廷根大学颁发证书,授予季羡林教授、博士为哥廷根大学杰出校友。

C 感情 有人为他终身未嫁

谈及自己的家庭,季老说过:“自己家庭生活的黄金时期是夫人彭德华1962年从济南来到北京,一直到1994年她永远离开。我们家和睦相处,你尊我让,从来没有吵过嘴。”季羡林说:“夫人彭德华年长我4岁,她一辈子没有看过任何一部小说,也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她对我一辈子搞的这套玩意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她似乎从来也没想知道过。在这方面我们俩毫无共同语言。然而在道德方面,她却是超一流的。如果中国将来要修《二十几史》而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德华应当榜上有名。”

此外,2006年季羡林在他的《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中,披露了早年德国留学生活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异国恋情。德国姑娘伊姆加德义务帮季羡林打论文,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常一起去散步、看电影、逛街,边走边谈,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然而,季羡林有包办婚姻在前,最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据报道,伊姆加德终身未婚。

D 争议 斯人已去 大师之争可以休矣

季羡林的学术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尤其近年更遭到多次抨击,颇有争议。如2007年12月,文学评论家何三坡在博客上发表《捍卫季羡林说昏话》一文,炮轰季羡林,称其一直在说昏话。针对季羡林在《生命沉思录》中“坏人不会变”、“新诗很失败”、“孔教该成国教”等观点,何三坡写道,“世界上有这样弱智的大师么?还敢说是陈寅恪的弟子,就不怕有辱师门么?”同时他还表示,一个人说一次昏话并不难,难的是一直说昏话。

此外,季老也曾因认为“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因为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而引发了一场与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之间关于简体字存废的激烈争议。

2007年李敖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也辛辣评价了自己眼中的季羡林,“大陆没有文化名流……他(季羡林)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本报综合

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

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

——季羡林

哲学、宗教学泰斗

国图名誉馆长 任继愈先生逝世

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1日4时3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

任继愈先生1916年4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等,第四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任继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学术成就卓越,影响深远。他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培养了几代中国哲学史和宗教学研究人才。

为悼念任继愈先生,国家图书馆将于7月13日至7月15日期间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学术报告厅设置灵堂,供社会各界人士吊唁。7月17日上午,将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任继愈遗体告别仪式。

据新华网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