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使命、战略和执行:微软的企业公民路径

2018-11-27 03:17:39

文/沈建民

在北京富平学校副校长邢文毅看来,微软的公益活动最值得借鉴之处,就是员工的深度参与。富平学校是微软在中国的公益项目合作伙伴,从2006年开始,最早一批参与了后者的社区技术培训项目。在2009年6月,富平学校刚刚操作了一个名为“微软公益电影院”的项目。项目的组织方式很简单,就是让志愿者带领那些在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去电影院一起看电影。

志愿者中既有通过社会报名招募的年轻人,也有来自微软的员工。在活动中,邢文毅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差别:比起社会志愿者,学生们显然更欢迎来自企业内部的志愿者。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员工有一定的社会和工作阅历,知识更丰富,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他们各方面的服务能力更强。学生们与陌生的志愿者在一起,很容易形成隔阂和冷场。企业员工由于交流能力比较强,更容易与孩子们相处。而且,由于员工在公司里受过训练,他们在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更容易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些,都是决定一个公益活动能否组织起来和达到预想效果的关键所在。

作为社区公益在中国最早的实践者之一,微软的志愿者能力一方面来自专业培训。早在与富平学校合作之前,微软就设计过一系列“给盲人讲电影”的公益活动,最初的志愿者主要来自公司员工,后来还邀请中央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王小丫、崔永元参与其中。这个项目让微软意识到,给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头脑和技能。另一方面,微软很早就意识到,公益活动的目标和所需具备的能力,与企业的商业活动之间有着某种天生的契合。因此,从2005年开始,微软就推出了一套员工志愿服务的政策。除了培训技能,每个员工每年都享有三天的志愿服务假期。在公司内部,微软还成立了专门的志愿者委员会。

这种从能力培养到管理体制的设计方式,正是当前微软将公民战略融入企业DNA的缩影之一。

2008年,比尔·盖茨从微软退休之后,将精力完全投入到慈善事业上。此前,他已经将总计市值为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悉数移交至他和妻子名下的慈善基金会,并主导微软建立了新的使命——“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潜力”。相比过去的使命——“让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这意味着微软希望从一家成功的商业组织,转型成为一家能“让世界变得更好”(比尔·盖茨语)的企业公民。微软大中华区企业传播和企业公民事务总经理陈然峰说,正是这种变革,使企业公民成为微软新的DNA。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微软从一家资产200万美元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超级公司。伴随着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扩充。通常情况下,公众对于市场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公司,会有超出一般社会责任水平的期待。公众希望它们在企业公民的六个维度,都扮演起与其市场地位相匹配的领导者角色。这要求微软必须成为一家在企业公民理念和经营上双重领先的“双赢”公司,或者说,是一家按照商业和社会责任的最高要求配置的“完美”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领导者的个人道德显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因此,微软开始将企业公民理念纳入战略视野,从而希望在从股东到环境的六个维度上,实现商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一致。

微软是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为了与新的企业使命相契合,首要挑战是建立基于企业公民视角的产品创新战略。微软的“统一沟通”产品,就是这种创新战略的实践之一。这种产品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将包括电话通讯、电子邮件、电话会议、视频会议都统一在一个平台上,从而在达成便利的同时,也减少了客户的差旅成本,减少了碳排放。目前,在微软内部,这种技术已经得到全面应用。“这种创新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是为了支持环保?我认为两者之间是很难划分的。实际上,如果大家都能够找到一个既对企业发展有利,同时又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解决方案,那么你的策略就是对的。”陈然峰说。

微软的公益事业也基于同样的出发点。在中国,微软的企业公民战略包括三个主题:本地创新、信息化和缩小数字鸿沟。其中,本地创新侧重扶助产业进行人才培养以及研发的本土化,它们起到的是产业孵化器的作用。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协助解决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医疗、环境、教育等领域的社会问题。缩小数字鸿沟,则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区和谐。

微软推行的社区学习中心,是缩小数字鸿沟主题之下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富平学校是微软在这个项目下的合作伙伴之一。从2004年6月至今,微软已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山西、陕西、福建、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甘肃和黑龙江等14个省(市)建立了40家社区学习中心,直接培训2万多人,惠及20余万人。这个项目非常明确地体现了微软的使命——“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潜力”。对于农村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这些弱势群体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新窗户。信息技术除了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他们提高融入社会的信心,而这种信心的提高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本地创新和信息化的主题下,微软的投入更大,与企业公民战略之间的互动也更直接。在中国,到2008年为止,微软为行业培训了3万多名软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向境内企业提供累计1亿美元的软件外包订单。这些项目有的是以商业方式展开,但并不列在微软必要的商业计划之中,而是带有某种公益的色彩。而在纯粹的公益领域,2008年11月,微软和中国教育部在北京签署了“携手助学”二期的合作协议,在此前的一期项目中,已经有超过11万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接受了微软的培训,成千上万偏远山区的学生从中获益。这种投入尽管不会带来直接的商业回报,但小则有利于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大则有利于更和谐的社会生态,从而与微软的战略之间形成共赢。

与基于企业公民的创新战略一样,微软在员工志愿者方面的制度设计,也是其企业公民战略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公民实践早已证明,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企业员工单方面的付出,由于担负起与企业一致的社会责任,它可以加强员工对企业使命感的认同。这种企业公民行为的组织方式,员工个人发展、企业使命的贯彻,以及社区被扶持对象来说,都是共赢的选择。

尽管企业公民在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具有天生的契合,在企业公民实践中,如何确定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挑战。一个典型的问题是:一家公司拿出多少利润来回报社会才是恰当的?比尔·盖茨承认,这方面他自己“真有点含糊”。即便微软真的愿意为全球最穷的二十亿人服务,也不应该忘记利润,毕竟,微软首先是一家公司而非社会企业。商业企业不能实现盈利,哪怕它的意愿再良好,也会丧失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对于这个挑战,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给出量化的判定标准。微软的做法是重新设计管理架构,将企业公民考量纳入商业决策的范畴。他们建立了垂直管理的企业公民事务管理机构,同时,每一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都是企业公民委员会的成员。在中国,这个机构每个季度会举行会议,以便协调企业公民事务的进展。而企业公民事务的负责人,同时也会参与最高的业务决策会议,并直接向兼任企业公民事务最高负责人的CEO汇报。企业公民事务管理机构还领导一个虚拟团队,这些人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在企业公民项目(如教育、医疗)下分工负责不同的工作。

在这种管理架构下,公司制定的商业战略中也会充分考虑企业公民因素。一个例子是,在技术的前期研发中,微软并不刻意区分商业导向和公益导向。微软在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统一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会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供功能简洁、适应当地市场的信息技术产品。

在微软的企业公民战略下,对于弱势消费群体还有专门的资源配置。微软在中国曾设置过一个叫做“潜力无限”的研发部门,其愿景是“使下一个十亿人可以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这个部门以非盈利的方式运营,主要目标是为欠发达地区开发“买得起”、“用得上”、“相关性”的信息技术。

除了管理架构的设计,微软也设计了具体的执行策略,以通过反馈达成社会响应,保证项目在执行中不偏离最初的使命。

在前面提到的社区技术培训项目的实施中,最初微软的目的是帮助进城农民工学习信息技术,但后来他们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并不是援助对象急需的唯一内容,随后,微软将培训的重点扩展到利用网络知识的学习,教给农民工如何查找与医疗、法律援助有关的内容。在项目的组织中,微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扮演了NGO的角色,以实现对社会需求的响应。“我认为,只有你帮助别人实现潜力的时候,人们才会认识到你的价值,当人们认识到你的价值的时候,才愿意回馈给你。”陈然峰说。

在微软的企业公民战略下,不同的主题有着不同的侧重。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微软涉及的领域都是社会最需要,同时微软又最擅长的领域。微软不同于其他软件企业的一个特点,是它提供通用产品和服务,因此,微软在制定企业公民战略时,不像其他企业那样只专注于某一个行业或领域内,而是会选择那些社会最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在信息化主题,微软当前侧重的三个领域分别是环境、卫生和教育,在2009年的规划中,微软对此都有明确的响应。例如,针对目前医疗中的就医难问题,微软就在研发一些新的信息技术产品。同时,为了防止大而无当,微软也强调企业公民战略必须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展开,以期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

微软为企业公民制定的战略框架,从上至下涵盖公司使命、管理架构、业务决策、员工能力建设等多个维度,这也是企业公民战略建立路径的一个典型样本:由于企业公民的多维度性,公司在制定企业公民战略时,必须在统一的使命下,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出发,寻找到每一个维度上的共赢点。而且,这个共赢点是经得起推敲,可以得到实践验证的。这个过程尽管艰难而繁琐,但对企业是必要而有益的,这是因为,企业在每一个维度上的付出,都将对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长期的收获。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