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猫》票房不俗 音乐剧移植初见成效

2018-11-01 15:16:09

本报讯 继音乐剧《妈妈咪呀》演出成功并持续了一年半全国巡回演出后,音乐剧《猫》的中文版也将于本周日完成第一阶段的演出,一共161场演出,中文版《猫》迎来了7200万元的票房和20万人次的观众,并在北京、广州、上海等6个城市巡演。与此同时,同样是亚洲联创制作的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经过两年的巡演,票房已经达到了1.3亿元。两部音乐剧的成功不仅在全国打开了音乐剧的市场,也尝试了音乐剧的国际化和规范化市场运作,到目前为止,世界著名音乐剧移植的中文版音乐剧演出,其成果已经初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文版《猫》在世纪剧院演出后,迎来了众多“猫迷”的关注。而王小丫、白岩松、鲁健、张绍刚等央视知名主持人更是对《猫》情有独钟。他们均在世界各地看过《猫》演出,也是忠实的“猫迷”。

据介绍,在连续两年相继引进了《妈妈咪呀》和《猫》之后,制作方亚洲联创并未停止前进与探索的脚步,2013年《妈妈咪呀》中文版将重回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在三地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演出,而《猫》将启动第二季的全国巡演。在吸收西区与百老汇经验的同时,亚洲联创也对“邻居”韩国近十年来音乐剧产业的突飞猛进进行着探索与合作的尝试,2013年将在上海推出两部小型作品。

文化旁白

  “描红”之后 原创在哪里?

中文版《猫》和《妈妈咪呀》的成功为中国音乐剧市场化打开了半扇门,虽然这半扇门只是音乐剧市场化运作的后半截,但在中国音乐剧市场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中,这样的成效可喜可贺。接下来,人们对音乐剧市场的期待恐怕莫过于这一命题: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一部与世界经典音乐剧相媲美的原创音乐剧经典作品?虽然中国音乐剧发展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但市场、环境和创作等诸方面均存在未能攻克的难关,真正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原创音乐剧还没有出现。

有人从《猫》和《妈妈咪呀》的成功看到中国音乐剧的曙光,其实,这个市场只打开了一半。因为现在演出的中文版《猫》和《妈妈咪呀》都处于“描红”状态,从艺术创作角度看,还没有真正深入音乐剧全部的生产过程,只是尝试和实践了制作、排练和演出的运作。真正让音乐剧演出市场化,需要从创作开始,“创作”是一部音乐剧能否走入市场的根基。回头看《妈妈咪呀》也好,《猫》也罢,以及《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等世界优秀音乐剧,每一部都是从开始创作就找到艺术与市场的契合点,而我们的创作要么高雅得没人看得懂,要么低俗得能与“二人转”比肩,所以我们没有像《悲惨世界》那样内容厚重又直指人心的作品,也不可能产生《狮子王》那类充满想象力又制作精良的作品。

世界著名音乐剧成功移植确实对中国音乐剧的成长具有较大的帮助,但是一个国家某一类艺术品种要强大必须有大量自己优秀的原创作品做基础,支撑这个行业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移植作品,而是原创。文/本报记者 伦兵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