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开学第一课:抗战英雄与学生共同缅怀历史

2018-11-01 15:21:20
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夏淑琴。 王二小故事原型牺牲的见证者史林山。 秦怡讲述国歌背后故事。 少年代表TFBOYS宣读《少年自强宣言》。本版图片央视供图 30位抗战老兵来到现场。

9月4日晚,全国亿万中小学生将在电视机前收看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的《开学第一课》。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第一课的主题定为“英雄不朽”。在今年的课上,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他们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与学生们共同缅怀这段历史。8月20日,《开学第一课》晚会录制,京华时报率先为读者们一一揭秘。

第1节课

  爱国

  班主任:撒贝宁

  历史讲述人:秦怡、左权女儿左太北

30位老兵讲述战争年代故事

今年开学第一课现场布景是高大的长城和雕塑。城墙延续到舞台下,学生们在城墙上席地而坐。

升国旗唱国歌是开学必不可少的仪式,我国的国歌是田汉和聂耳在抗战期间创作。93岁高龄的秦怡坐着轮椅讲述国歌的故事。原来,秦怡的丈夫金焰和聂耳是朋友,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因为没有钢琴,就请金焰把这首歌一句一句地试唱出来,聂耳听了再修改。秦怡反复告诉学生,“国歌的产生不是编出来的,而是在战斗中创作出来的”。

“我叫陈孟友,今年86岁,打鬼子的时候12岁”。“我12岁参加八路军,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独立自由勋章”。今年,为学生上开学第一课的还有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他们中年纪最大的98岁,最小的也已86岁高龄。尽管年事已高,老人们依然坚持站着介绍自己,一如军人的作风。

其中,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儿子徐伯阳说,他当年瞒着家人加入远征军,飞越驼峰航线到国外参加抗战。而91岁的张剑西参加了远征军在印缅战场服役,做过通信兵、翻译,最后还成为中国第一代伞兵。

国歌声响起,老兵们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学生们也来到老兵身边,近距离触摸这些鲜活的历史。

全场起立为英雄后人鼓掌

“如果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的亲恳声音,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真是太快乐了。”这是抗战期间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给家人写的最后一封家书。太北是他心爱的女儿。

在《开学第一课》上,已经75岁的左太北扶着助行器走上舞台,坚持站着讲述爸爸的故事。父亲牺牲时,再过几天就是左太北2岁的生日。她从小在保育院和学校里过着集体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里,爸爸对她说都只是别人口中的英雄。

直到左太北40岁的一天,她接到妈妈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爸爸写的11封家书。左太北一口气读完,她泪流满面。“原来他不是一个只知道上阵打仗的人,其实非常想念我们”。左太北的故事让现场全体学生和家长[微博]都起立为老人鼓掌。

第2节课

  勇敢

  班主任:何炅

  历史讲述人:王二小见证人史林山、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小伙伴”回忆王二小牺牲经过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几乎所有人都会唱。儿童团里勇敢的王二小,只有13岁,在敌人扫荡中他把敌人引到了八路军的包围圈,却被敌人残忍杀害。

在第一课现场,王二小原型儿时的小伙伴史林山成为那段历史的讲述人。当年的少年,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平山县南滚龙沟村的史

林山用浓浓的乡音唱起了当年八路军叔叔教他的童谣:“太行山上的月光,养育着破村庄,敌人来了奸淫烧杀他一心要抢光……可怜我的爹妈死得那样惨,哭也没有用啊,喊天也枉然,只有大家组织起来打败日本保卫祖国才能有家乡。”

他告诉学生们,儿童团团长闫福华就是王二小的原型。闫福华小名叫二小,他一直叫闫福华二哥。有一天,他和二哥正在放牛,突然发现敌人来了。闫福华当即决定让史林山回去送信,自己去引开敌人。史林山说,等他送信回来,却发现敌人用刺刀抵在二小身后,二小领着日军转了几个山头后将之带到一个包围圈里的悬崖边,突然抱住一个日军欲与其同归于尽时,被另一日军用刺刀刺进胸膛挑下山崖。

史林山说,他能活到今天,是因为二小将生的机会留给了他。

幸存者讲述“南京好人”拉贝

去年12月13日,南京市内响起警报。这是我国第一次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举行国家公祭。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学生们,南京大屠杀的六个星期里,共有30多万中国人遇难,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同胞被杀害。如果把这30万的人排成一队,队伍可以排出180多公里;如果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需要念两天两夜。后来,南京城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孤城,街上寂静得连哭声都听不到了。

朱成山说,有一群人在这场灾难中幸运地活了下来。因为一群外国人挡在日军枪口前,保护了无数难民,其中的领袖就是约翰·拉贝。日军进城时,他与十几名欧美人士联手成立了国际安全区,将很多来不及撤离的百姓收留在安全区内。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的国际安全区共拯救了25万中国难民的生命。夏淑琴就是当年的幸存者。

夏淑琴说,自己一家九口,共七人被杀,一岁的妹妹被活活摔死,全家只剩下她和4岁的妹妹。当年她被送到拉贝的安全区时,拉贝曾经亲昵地拥抱过她。甚至在准备返回德国时,一度想要把她带走。在现场,夏淑琴还展示了腰和肩上的伤疤。

夏淑琴也是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原告。在法院审理的过程中,中方所引用的证据中,很大一部分都源自拉贝每天记下的这些日记内容。最终夏淑琴状告日本右翼的审判获得了胜诉。后来,人们为拉贝竖起一座雕像,上面刻着四个字:南京好人。

第3节课

  团结

  班主任:王小丫历史讲述者:老兵孙九宏

  新四军营救美军飞行员

飞机是很多学生喜欢的玩具。1941年,100多架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作战,飞机上画着大鲨鱼,他们被称为飞虎队。开学第一课上,新四军老战士孙九宏坐着轮椅向学生们讲述了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

孙九宏是新四军盐阜独立团三营的战士,在部队担任医护兵卫生员。他说,一天正准备吃晚饭时部队突然紧急集合,原来是一架美国的飞机坠毁,坠落地距离鬼子的据点只有五里地,孙九宏和战友要抢在敌人之前把跳伞的飞行员救走。

孙九宏说,他虽是卫生员,却只有一小瓶红药水。当晚的战斗打得很激烈,炊事员被子弹给打中了,他只能把红药水倒在他的伤口上,让战友抬下去。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战斗一直打到天黑。战斗中,身后突然传来“轰轰”的爆炸声,让敌人以为新四军有大炮,立即撤回据点。孙九宏说,战友们将飞行员顺利救走后,几个懂技术的战友将飞机拆了,又用炸弹把飞机炸了。日本人以为新四军有大炮,也就更不敢出来了。

孙九宏说,在那场战争中,死伤了一百四五十名战友。有趣的是,任务结束后,很多人把飞机破碎的钢板抱走,年事已高的孙九宏略带调皮地说,自己也抱来一块钢板,回去找了一个铁匠,让他用钢板帮忙做了一副碗筷。“就这样,我们打了个胜仗,我也有了吃饭的家伙”。讲到这里,全场的孩子都笑了起来。

第4节课

  自强

  班主任:董卿历史讲述人:西南联大毕业生王伯惠

  “学霸”王伯惠印缅战场做工兵

王伯惠今年93岁,他在战火中读过书,也在学业中打过仗。王伯惠12岁初中毕业,16岁进入西南联大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用现在的话说,也是一个十足的学霸。

当时,抗战进入了第七年,昆明靠近缅甸,中国沿海一带已被日军占领,国际军援物资运输完全依靠滇缅公路,这是唯一的国际通道。王伯惠说,当时同学们都想上前线。1944年,政府征调大学生从军当翻译,王伯惠便与战友们进入中国驻印军新38师,担任工兵和翻译官。

王伯惠告诫同学们,只有每个年轻人都懂得自强,国家才能强盛,才有和平生活,而上阵打仗则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他与同学们唱起“毕业歌”。他说,老人已经完成了使命,现在我们把国家交给你们了。因此,大家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自强。

现场,TFBOYS还宣读《少年自强宣言》:“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先辈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做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背后故事

  展现英雄的不同一面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与往年相比也有很多不同。央视综合频道节目部主任许文广表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今年希望学生能铭记先烈的牺牲和付出。那段历史与现在的学生相隔很远,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找到与历史的连接点,节目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立“英雄”主题,希望让学生们触摸历史,并向英雄致敬。

今年节目组请到了30位老兵到现场。许文广认为,面对面的讲述达到的效果远好于一部短片。除了抗战老兵,先烈的后人也来到现场。“希望通过第一课向学生们展示英雄的另一面。他们不光是战场上的英雄,作为父亲、妈妈也有爱孩子的一面。对家人的爱和国家的爱,才能让他们在战场上英勇不屈。”许文广表示。

■本报活动

京华小读者亲临第一课现场

今年,京华时报组织小读者前往中央电视台录制《开学第一课》。往年,学生们都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今年,他们也有机会来到现场,近距离地上课。

8月6日,京华时报教育周刊通过官方微信“京城家长帮”邀请小读者一同录制《开学第一课》,微信发出后,收到了上千名学生的报名申请。除了北京学生申请,还有大量外地同学申请参加。经过认真筛选,最终形成了10人的现场阅览团。在读者团中,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还有一位外地在京的学生。

8月20日录制当天,恰逢女孩陈玉瑶的12岁生日。她的妈妈希望将去《开学第一课》现场上课作为女儿的生日礼物。陈玉瑶是上地实验小学的毕业生,开学后她就要在一零一中学读初中。得到去现场录制的机会,她兴奋不已,立即电话通知了好朋友。

陈玉瑶妈妈说,孩子之前并没有参加过这类节目,录制完节目后,一直向妈妈讲述上课中的见闻。“孩子回来一直给我讲那些老战士,还有烈士孩子见到父亲塑像痛哭的故事”,这些令孩子深受触动。

  明星的暑假生活

再过一周,北京的学生们将迎来新学期。每年开学前,大家都在忙什么?作业完成了吗?开学有哪些新期待?京华时报邀请了几位偶像分享他们的开学故事。

李云迪靠看别人玩获得童年友情

“钢琴王子”李云迪回忆起开学的日子,直言“这件事跟我有点距离了”。

李云迪对开学最深的印象是:又可以吃到学校的饭菜了。他笑着说,现在想想应该是小时候练琴消耗比较大,所以觉得学校的饭菜特别香。

李云迪说,自己小时候每天都要练8个小时左右的钢琴,爸妈为了让他更专注,家里没有电视机,但因为钢琴是自己的选择和爱好,所以他并不觉得压力很大。所以,李云迪的暑期生活基本上就是练琴,但他也会“偷个懒”,一有机会就跑去打乒乓球,那时候每天能打十几二十分钟乒乓球就很满足了。

自己的学生时代尽管已经过去很久,李云迪说最值得回忆的还是当年的“小伙伴们”。虽然每次大家出去春游,他都会留下来练琴,但平时还是会跟妈妈要求去看别人玩,“也因为这样,我小时候的友情都是靠‘旁观’得来的”。

李云迪说,自己童年的收获,更多还是来自于钢琴,无论是出国比赛获得的荣誉,还是在校内外表演得到的掌声,都是学生时代最大的收获。

马天宇放暑假帮家里干活

艺人马天宇的成长经历比较坎坷,5岁那年中秋月圆之夜永远地失去了母亲。他的父亲也从此负债远走他乡,他是和两个姐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长大。为了生计,尚未成年的他就得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北漂去打工。

马天宇说,自己的暑假跟现在的孩子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许多孩子放假玩电脑、iPad,但是,他小时候基本上就是帮家里干活,也会到处疯玩,男孩子们还一起爬树、抓蚂蚱,登高爬低,挺皮的。

他说,自己也有开学前突击暑假作业的情况,但比较少。即将开学,他希望中小学生能够好好学习,茁壮成长。

黄子韬从小学武术假期比同学少

90后歌手黄子韬是很多青少年的偶像。谈起自己上学的故事,他说,每年开学都是他最激动、最期待的时候,非常想念一个暑假没见到的老师、同学,也迫不及待把自己的暑假故事分享给他们。

每次开学前一周,他会早早地到书店买好新文具、新练习本,妈妈也会为他准备一个漂亮的新书包。开学前一天晚上,他会很早就睡觉,但是会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学校。看见同学高兴地打招呼,和大家比比谁在暑假个子长得更高。

说起暑期生活,黄子韬说,自己1999年开始上小学,那时候也还需要完成暑假作业,也需要上兴趣班。他主要是要参加武术训练,暑假生活一般是

白天在体校训练到很晚,晚上回家吃了饭以后抽出时间写暑假作业,时间比较紧,难免也有开学前突击写暑假作业的情况。

新学期即将来临,黄子韬觉得,拥有的和平、安定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这是祖祖辈辈努力奋斗得来的,同学们应当珍惜,在榜样的身上得到激励和动力,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谭维维“妈妈是我的班主任”

谭维维因为选秀节目而被大家认识。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谭维维演唱了《一条大河》。总看到偶像在舞台上演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谭维维的妈妈就是她小学的老师和班主任。

谭维维说,自己比较贪玩,因此,每逢暑假快结束,她和很多同学一样要赶暑假作业。面对开学,她也非常兴奋。一个假期不见,总是对学校和同学很想念。她记忆最深刻的是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第一次要去成都读书,即将见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口音,却有着同一个音乐梦想。

因为谭维维是艺考生,最值得回忆的是每到节假日和周末,都会去学习声乐课,让她觉得非常快乐放松,也会忘记一些文化课带来的压力。谭维维说,希望现在的同学们能尽可能放松心态,不要被框架束缚,多观察生活,其实很多知识也来自于精彩丰富的生活,而且要懂得学以致用。她希望每一位莘莘学子都能快乐地学习。

京华时报记者郭莹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