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媒体人围坐畅谈 为沁源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2018-10-15 16:35:07
原标题:媒体人围坐畅谈 为沁源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沁源县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本报记者胡续光摄


贺子毅操纵无人机。 本报记者马立明摄

本报5月19日讯(记者 滑艳兵)在一场雨水的洗礼下,今天的沁源更加绿得纯净,美得让人窒息,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沁源。下午,带着两天采风的不同感受,他们围坐在一起,参加全国主流媒体“绿色沁源行”活动座谈会,为沁源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沁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宏斌,县政协大大马建峰,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贵河,县人大副主任郑昌瑞,县政府副大大李建萍,县政协副大大郑曙林,山西晚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尹长虹,山西晚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乔宏阁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沁源县林业、文化、旅游、交通、水利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对沁源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的媒体人发言环节中,大家都表示沁源的美让人惊艳,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沁源县绿色、康养的理念表示认可,但怎样实现沁源的发展,他们的想法又各不相同。
  “如果我是一名普通游客,我会觉得这里山美、水美、人美,绿色特点非常鲜明。”新安晚报社编辑部副主任胡佩说,如果要打造康养沁源,让人们来到沁源“慢生活”,不仅是要立足绿色,还应该充分利用山中的宝贝中药材,发展中药材基地。
  中新社记者胡健是一名31岁的年轻人,他从年轻人的角度提出建议,发展旅游要有创新精神,“年轻人多数喜欢冒险,在生态景区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展国际野外生存挑战赛,甚至可以形成一条野外生存产业链,包括林中探险、直升飞机的应用,包括露营、户外用具、赛前培训等等,这样可以给人们一种新的旅游体验,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来。”
  除了体验式旅游外,还有媒体人建议,沁源有这么美的自然条件,可以举办摄影大赛,通过摄影师的镜头,把这种美呈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面前。
  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多位媒体人说,沁源具备了旅游业发展的所有素材,但还需要做好配套服务。比如,观景多,体验少,娱乐项目少,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互动项目,像喂养小动物、采摘、玩水等。另外,还可以发展当地的特色产品,把能带走的东西变成纪念品,把带不走的美食让大家能够尽情品尝。另外,沁源还可以和周边县市联合起来发展旅游,形成合力,重拳出击。
  沁源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位媒体人建议,在开发旅游的基础上做好环境保护,不要因开发削弱了那种美好,让绿色沁源、康养沁源能够长长久久,能让更多人来沁源体验“慢生活”“深呼吸”。
  沁源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贵河听完发言后表示,媒体人的发言开拓了绿色沁源发展的思路,让他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未来,他们会就媒体人的建议进行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关
  三晋绿肺、太岳花篮
  沁源连续第五次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本报5月19日讯(记者 滑艳兵)今天是第八个中国旅游日,“三晋绿肺、太岳花篮”沁源县再次收到好消息:第五次入选“百佳深呼吸小城”,在入选城市中排名第十九位。据了解,这是山西省内取得的最好成绩。
  “深呼吸小城”是指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空气新鲜、适于“避霾旅游”的县域、县级市,也包括部分大中城市城区、郊区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各类主体功能区。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推选的年度“百佳深呼吸小城”榜单已经连续举办5届,沁源县也是连续5次入榜。
  “百佳深呼吸小城”是在近两个月对200入围县市名单的公示下,在公众反馈和专家评议基础上评出来的,涵盖了中国最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国生态旅游和全域旅游开发的金矿。榜单发布会上,相关人士表示,如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通过“旅游+”或“+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呼吸小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沁源县同时入榜的还有我省的壶关县、大同县、陵川县。

○花絮
  无人机航拍,“大片”记录沁源的山山水水

“嗡……”每到一个景点,不多时,人们就会听到头顶上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这个独特的声音引起大家一阵好奇:是什么声音呢?抬头一看,哈,原来是航拍的无人机正在工作。负责操作航拍的是省摄影家协会副大大贺子毅,他胸前挂着一个操作仪器,无人机飞到哪里,这个仪器上就会显示哪里的画面。
  群山环绕的沁河源头、古色古香的善朴村、万株竞相绽放的油牡丹……只要是无人机飞过的地方,拍摄出来的图片都很震撼。在善朴村,航拍到的大景让人一眼可以浏览到这个古村落的全部面貌。“这是上次咱们去的那个老人家里,就在这里。”看着无人机的显示画面,一位记者惊喜地说。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善朴村被青山环绕,别具一番风味。
  5月18日下午,在永和水库,由于风比较大,贺子毅拿出无人机航拍前,特意将机器里的一张卡取出,放进钱包里保存起来。为啥把卡取出来呢?记者问。“风大,万一飞机飞不回来了,之前咱们拍到的沁源美景就看不到了。”贺子毅换好另一张卡后,启动无人机。在飞到大约300米的地方,采风团成员抬头一看,哇!天上正好有几只鸟飞过,无人机和鸟儿们几乎“并肩”飞在一起。航拍的画面上,永和水库成了一道独特的美景。航拍进行得很顺利,将无人机航拍设置完成放回包里后,贺子毅说,尽管受天气条件影响,但经不住美景的诱惑,所以即便冒险,也要记录下来。
  19日上午,采风团成员来到芊林背景区。出发前,天空就飘起了蒙蒙细雨,沿途的风景远远望去,像是仙境一般。进入景区时,贺子毅就开始念叨上了:“这天气,无人机飞上去啥也看不见了。”虽然念叨着,但到了目的地时,他还是情不自禁地拿出机器来。飞了几十米高,画面显示得有些不清楚,他又尝试了几次,发现都看不清,这才无奈地收回机器。
  空闲时,其他几位采风团成员在看到无人机记录下来的沁源山水时,不禁感慨:太美了!

一口沁河源头的水下肚,整个人都清爽了

5月18日上午,采风团成员来到沁河源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内高山相对、山谷幽深、青山叠翠,大家不禁驻足观看四周的美景。在沁河源头,如茶碗粗的山泉水喷涌而出,水质清洌,沁河源国家级湿地公园管理局大大阴成芳向大家讲解了沁河源头的来由及沁河水的形成。
  “终于来到沁河源头,一口甘甜纯天然无污染的矿物质水下肚,顿时清爽了许多。”这是北方新报采访中心民生新闻组组长张学博记录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话,说的是他在沁河源头喝到沁河水的亲身感受。初次来沁源的张学博在听到沁河源头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时,他用一个空矿泉水瓶子灌了一瓶水,一口清凉的沁河水下肚,直说“好喝,在外头都买不到这样好喝的水”。听到好喝,采风团的一些成员也拿出矿泉水瓶子,盛满沁河水。
  离开时,大家还开玩笑:“谁喝了,5元一口。”虽是玩笑话,但沁河水独特的口感,让喝过的人都说不虚此行。

看护灵空山23年,他依然当这里是个宝

18日,“绿色沁源行”采风团来到灵空山,沁源人杨保庆负责为大家讲解灵空山景区的各个景点。他的讲解熟练生动,娓娓道来之间有着对灵空山深深的情感。
  “站在这里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心情都会变得舒畅?哈哈,多看一看,美。”杨保庆和媒体朋友们说道。听了他的话,大家眺望着远方,郁郁葱葱的树木延伸到天际,与天空的颜色交融。看着大家感受着这片美景,杨保庆满足地笑着。
  虽然只是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接触,但记者感受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坚守。说起这片土地,他滔滔不绝,没有他不知道的地方。“我20岁出头就来到了这里,一干就是23年之久。一开始是管理和守护,没事儿就溜达一圈,看看有什么危险的地方,排除隐患。后来就做开导游,接待过成千上万的游客。”杨保庆说,虽然7年前他离开灵空山,去了其他岗位工作,但灵空山对他来说,就像自己的家人,他时不时就会回来走走,各处转转,和老熟人聊聊天。
  虽然已经55岁了,但他走起路来很轻盈,超过了很多年轻人。“这是灵空山赋予我的好身体,每天就是行走,几个小时不停歇也没啥事儿。我为它服务,它也对我好。”杨保庆对灵空山充满了感激。
  这一行程下来,记者发现他的微信朋友圈发了景区的美图,看得出来,来过无数次的他依然当这里是个宝,在评论区写着“谢谢大家对灵空山的关注”。“记得再来这里玩啊。”临别前,杨保庆热情邀约采风团成员再来沁源县看山看水看美景。

老乡主动讲述红色历史,希望人们多了解

在沁源县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导游为大家讲解完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和旧址的内部结构后,让大家自行参观。有几位媒体朋友在陈赓以前办公的地方稍作停留,没想到,有位老乡看见后,走了过来,主动为大家讲解起来,“你看,桌子上的煤油灯就是他们以前用的,当时条件很恶劣,但是即使这样,依然能打败敌人。”
  后来大家走到哪里,这位老乡都在后面跟着,讲述着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记者们走到石磨跟前,老乡又讲了起来,“当时日本人把牲口都抢了,没有驴,只能靠人自己推磨。”
  “依靠沁源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斗争,我们胜利了,战胜了日本人。这个胜利太难了,当时敌人到处劫掠、夜袭,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家,自己的土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血肉换来的。”老乡说。记者问,平时其他游客来了也会为大家讲解吗?他说,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多一个人了解就会多一份对战斗英雄的祭奠。

本报记者 徐麦丽 贾蔚然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