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今日观察:对生猪行业宏观调控迄今无效

2018-11-27 02:32:09

日前,国家发改委首次启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并且宣布全国生猪生产出现过剩苗头,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有媒体报道,有一些地方猪肉价格甚至连创新低,市场上甚至出现一棵白菜的价格等于一斤猪肉的价格这样的情况,一轮新的大跌就要开始了吗?猪肉价格为什么总是走不出大起大落的怪圈,如何才能让猪肉价格更加趋于稳定?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与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和张鸿共同评论。

猪肉价格持续跳水,发改委预警生猪市场供过于求更加突出,猪肉价格波动的背后,有哪些问题值得业界深思?

张鸿:垄断造成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今日观察》评论员)就在不到两年以前,当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所有的媒体,所有的人都在关注,说价格怎么才能下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得起肉。但是现在关注度降低了,因为它价格下降了,好像我们吃得起肉就是好事,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对于另一方来说,当猪肉大幅下跌的时候,受伤最狠的是那些养猪的农户。我们记者去全国各地采访,现在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是在盈亏的临界点上,有的已经开始亏损了。比如说江苏有一个农户他养了17头猪,亏了4万多块钱,本来他保本是5块5一斤。现在收购者就跟他说4块5一斤,你爱卖不卖,没办法,只好卖了。重庆现在是3块9一斤,号称是全国最低价。而且已经持续多个月的下跌,还有一个不好的迹象就是有的农户已经开始杀猪,不卖了,一旦开始普及开来,很多农户都开始杀猪,不养猪的话,那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猪肉生产和销售当中的环节,当中存在垄断,垄断使价格传导失灵了。比如广东的生猪的价格从9块多钱,跌到了5块多钱,但是它的肉价是13块钱左右,一直没有跌。安徽生猪价格下跌了三分之一,但是猪肉价格只下跌了五分之一。所以有很多人说这叫猪价降,肉价涨。或者叫猪价大跌,肉价小跌,或者叫猪不坚强,肉坚强。当你不是一个完整的市场链条,当中被一个垄断被割断的话,那市场整个传导机制就失效了。失效了以后,就会造成市场的终端不明白市场前端的需求是什么,所以就会造成一个大起大落。

向松祚:猪肉价格下降会影响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今日观察》评论员)大家现在对这个问题开始高度关注,核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猪肉价格的下降,生猪价格的下降,对农民收入的稳定和增长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很多家庭生猪的销售收入,在整个收入里面占的比重是相当的高,甚至对于有些农民来讲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第二个,生猪的关联度比较大,生猪价格的下降,它反而过来会影响玉米、大豆,还有其他农产品价格的走势。4月份的CPI下降了1.5%,在CPI里边,食品占的比重是30%,在食品里边,生猪猪肉又占到10%,所以实际上生猪价格的下降,猪肉价格的下降,它会影响到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

向松祚:宏观调控和猪肉生产链条太长导致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不仅中国,全世界农牧副渔这些产品,都有周期性的波动,但是生猪的生产,它自身具有三个很特别的特点。一个就是季节性非常强,一头猪,从幼猪、小猪生长到能够出栏,能够出售,最快可能要5个半月,长的可能要到三个季度,三个季度以后,如果你再不去出售,它就变成老了,市场价格就会大幅度下降。第二个,中国的养殖户是很分散的。从养殖户,一直到消费者,这个链条是非常长的,它中间要经过收猪的猪贩子,定点的收购点,定点屠宰场,猪肉批发商,超市,再卖到我们千家万户,有五六个环节,环节太长了以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传递,第一,时间非常长,不及时,第二是非常失真的。其实很多农民,他不知道城市里现在的供求信息,这会造成在决定生产决策的时候,会产生失误。第三个大的特点,就是很难储藏,而且冻猪肉一般消费者不愿意接受。这三个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决定了猪肉的价格会大起大落,当然还有主观的原因,就是宏观调控的原因。 

前年贵如银,今年贱如菜,究竟该采取何种措施稳定生猪市场,猪价何时不再坐过山车?

向松祚:迄今为止,对生猪行业的宏观调控都无效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迄今为止,可以说我们对生猪这个行业的宏观调控基本上是无效的,或者说失灵的。生猪的生产,主要是农业部和商务部调控,今天猪肉价格下降的非常厉害,农业部和商务部没有办法马上把生猪的生产停下来,让猪肉的价格马上回稳。06年07年也是一样,那个时候猪肉价格涨的很猛,也没有办法马上供给生猪,把价格平抑下来,价格是由发改委来管的,但是它也很难管,比如说超市的猪肉价格,他管不了。所以到今天为止的经验,基本上宏观调控是没有什么效果,没有什么作用的。

我们还要看到一个情况,其实今年猪肉价格的急剧下降,正好是06年,07年猪肉价格大幅度上升以后,宏观调控所产生的一个效果,当时价格急剧地上升,我们开始鼓励,但是鼓励到什么样的限度,宏观调控部门它是没有办法去计算和推测的,所以才造成了今天我们这个猪的出栏的数量,大幅度的增加。然后价格急剧的下滑。

张鸿:猪肉市场的中间环节涉嫌垄断(《今日观察》评论员)有效的市场通过调控才能见效,但是现在这个市场,中间这块是垄断的。比如说就在2个多月前,东莞的很多卖肉的小摊贩就歇业了,因为当地必须指定他们在一个食品公司进肉。这个肉比他在其他地方买的要贵得多。但是他没有办法,他没有选择权,他只有在那个地方进,所以他们就经营不下去了。新华社的记者在湖南算了一笔账,当猪肉价格在13块钱高点的时候,中间环节在每头猪上能挣250块钱,当它下跌到年底10块多钱一斤的时候,中间环节在每头猪上能够挣350块钱。所以中间环节是两头通吃,当养猪的多了,我就压价,我成本就降低了,当养猪的少了,消费者这边,价格就提上来了,所以收益就会增加,所以他是两头通吃,东方不败,所以这个调节是无效的。

刘玉满:政府部门要把市场信息及时传达到生产者手中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今日观察》评论员)

政府相关部门如何把市场信息及时地传达到相关的生产者手中,这是一个防止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一个有效办法。从长远看我们还是应该发展适度的生猪规模养殖,因为现在造成市场供给能力过剩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分散养殖造成的。规模化养殖供给是相对平稳的。因为它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都比较高。所以这一块生产相对来说是平稳的。   

郑风田:要加强整个行业协会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今日观察》评论员)

以后可以加强整个行业协会的力量,让农民能够及时地获得未来几个月之后的价格信息预警,可能会好一点。全国缺乏一种整体的协会,导致现在我们整个养猪行业,还追求传统的跌跌涨涨的这样一种格局,况且还很严重,就是因为大家都很分散,缺乏一种组织,没有统一的信息。 

张鸿:必须建立真正的生猪产业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真正的市场,然后才能通过一些行政手段,财政手段,去调节,市场机制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只有一个有效的市场,才能让这些养猪户,直接的和市场终端去谈判,否则的话,他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他永远就是受伤,而且受伤的是两头,一头养猪的农户,一头消费者。 

向松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才是生猪产业的出路

(《今日观察》评论员)

生猪的产业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这个产业链条非常的长,非常的分散,中间环节有垄断性,所以受伤的最主要的是养殖户。猪肉价格涨完以后,受害的除了农民以外,还有普通的消费者。我觉得我们的宏观调控部门,必须要从大的战略方面去思考这个产业怎么办。所以真正的出路就是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世界上有成功的模式。比如像美国、澳大利亚、欧洲这些国家他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公司加农户,最终要把它变成大养殖场,就是工业化的生产。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