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闯关东》中篇收视飘红 用实力盖过雷声(组图)

2018-11-30 15:36:21

撰文/白郁虹

进入暑期,以湖南卫视为首主打的山寨剧让今年荧屏响雷阵阵,《一起来看流星雨》即使制作很粗糙,剧情很雷人,表演很卡通,插播广告很肆虐,依然被观众特别是相当一批90后们当作一件趣事,乐此不疲地追看下去。制作方也堂而皇之趁势鼓吹“山寨”文化,反诘“山寨有什么不好?”相反,那些主流的,实力派的,讲求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越来越难成气候,任凭“狂雷风暴”呼啸而来,却又干瞪眼,无能为力。

《闯关东(中篇)》就是在这阵“雷雨交加”中开播的,加上之前有《闯关东》的超凡影响力,主角由朱家三兄弟变成宋氏四姐弟,纯爷们换成了纯女人,就算顶着金牌编剧的高帽子,就算高满堂曾夸下海口:“中篇绝不会让观众失望”。但在一般人眼中,《闯关东(中篇)》都很可能是狗尾续貂的又一牺牲品。事实却又一次出乎意料,《闯关东(中篇)》开播之初,在北京卫视收视率就高达6.78%,甩开了同期播出的众多电视剧,观众的肯定远远大于质疑,上篇以朱开山一家在迁徙中离散开头,一开始就抓住观众眼球,中篇开篇是“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宋家的团圆,四姐弟今后能否团聚,怎样团聚,各自的命运如何?这些都是吸引人的悬念。中篇的矛盾更集中更激烈,更具历史厚重感。

显然,《闯关东(中篇)》用实力盖过了雷声,它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编剧高满堂与孙建业7000公里的走访,横跨黑、吉、辽三省的采风和几十年的人生积累。

  高满堂:这些故事再不采就绝迹了

与其说观众渴望这部大戏,不如说是想了解那段历史。中篇不仅描写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内和东北三省相关的历史事件,比如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还把东北的民俗知识有机地和剧情结合,像“挖人参”“熬鹰”(指驯服鹰的过程)以及“江上飞”(特指当时东北地区的走私活动)等,观众看过之后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和许多编剧喜欢坐在家里攒本子、生编故事不同,年过六旬的高满堂依然保持着到各地采风搜集素材的习惯。高满堂说:“现在的编剧越来越不会采访了。有几个年轻编剧问我该怎么采访,采访时有什么绝招,他们说现在都不采访,写谍战剧、时尚剧、警匪剧、悬疑剧不用采访。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入行25年,高满堂每年离家采风两次,坚持至今。《闯关东》上部采访的时候素材很多,当时高满堂和另一编剧孙建业就考虑再做续集。播出后反响巨大,两位编剧的心一下子活跃起来,决定继续做下去。

于是,高满堂、孙建业,带着一名摄像记者,开始了现实版的“闯关东”。在哈尔滨,三人租用了一台小轿车,走走停停,实地采风。比如剧中讲述开拓团的故事,就是在绥芬河采访了一位原日本开拓团的老太太,今年已84岁高龄。关于剧中提到的江上飞,也是在采访了众多当地老人之后了解到的。“东北入侵后,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农民要生存,于是他们铤而走险,在黑龙江封冻之后潜伏在江边,披着白布单,等后半夜巡逻兵撤了,他们就用雪橇过江贩盐,非常危险和残酷,当地民谣说的是‘江上飞,江上飞,十人去,一人归。’非常形象。”

就这样,两位编剧和老人们坐在炕头,一边聊天,一边喝酒,桌边还放着一支录音笔。高满堂说:“我们走访20多天,采访上百人。很多闯关东的事, 80岁右的人才能说清楚,80岁左都不行,六七十岁老人都是‘听我爹当年说的’。 《闯关东》第一部时我们采访的隋大爷,《焦点访谈》《东方时空》都报道过他,这次去找他,还给他带了第一部的小说,可人家说隋大爷已经死了,他看了几集《闯关东》之后就去世了,我们感到特别遗憾。我觉得这些故事如果再不采就绝迹了。当年很多人从事这些行当,是闯关东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祖先的生存手段。这样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不能丢。我和孙建业老师一直觉得《闯关东》的故事没写完,300年的历史,2000万人闯关东,500万人死在路上,这段记忆是难以忘怀的。”

  演员:从被排斥到受肯定

听起来适合男人闯荡的大东北,现在变成了女性的战场,苗圃、王茜华、董璇三个人的名气和表演经验加起来恐怕也难顶一个李幼斌,观众很担心“朱开山没了,鲜儿没了,印象很深的演员都不见了,换了另一拨演员,还能有什么作为”。现在看来,几位女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除了开篇表现大姐二姐十几岁时略显装嫩外,基本上大家都给予肯定。尤其是苗圃饰演率真的假小子天星,播出前曾一度被一些网友质疑甚至排斥,到现在她得到的肯定最多。剧中,当天星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弟弟,弟弟却在她的面前一点点地淹没在沼泽中。荒芜的沼泽地,苗圃嘶喊的悲怆,为全剧增加了一份凝重,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永远都是如此的沉痛。高满堂说:“这次导演、制片人和我对演员选择特别的慎重,因为《闯关东》第一部的演员个顶个的‘结实’。中篇演员我们选了一个月,每个演员都是一遍遍地过,我们从不担心演员弱,只要准确,符合角色。朱开山不是神话,且看这四姐弟。”

  群戏:生动再现生活

《闯关东》第一部的笔墨集中在朱开山一个人身上,似是朱开山的个人发家史。中篇则以群戏为主,小人物众多,却一样具有感染力,从这些人的生存状态中体现出群体迁徙后组群性格的转变,从中管窥生命酸甜苦辣的滋味。几位配角的表演相当抢眼,尤其是李玉刚扮演的磕巴,这个角色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反串的绝活在这部戏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因为主线多,人物庞杂,也有部分观众认为故事情节太散,剧情主线被辅线干扰,多了些纠缠的感觉,少了痛快劲儿。山东大院侃大山、草原风情,加上采参的民间传说,让人更像是在读一篇散文,不像听故事。

对此,高满堂认为,历史画卷,一个人成为不了一个画轴,它展开以后表现的应该是一个群体。群戏更能生动地体现生活,山东大院中的王馥荔、刘佩琦、车永莉、杜源、李玉刚等人不仅收留了无处可去的天好、天月,也承担起调节前半部分剧情的主要任务。而随着误入深山的天星的脚步,我们将看到实实在在的“闯关东”人群,去了科尔沁草原的宋天虎将带来没落王朝内部争斗的惊险刺激。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