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国产纪录片是如何实现“大逆袭”的?

2018-11-30 15:35:37

    在纪录电影《二十二》片中,韦绍兰老人(左)在和导演郭柯交流。

    电影《二十二》宣传海报。

    《重返狼群》剧照。

    《二十二》电影明星资助人张歆艺(左)和导演郭柯。

    编者按

    纪录片《二十二》上映之前,导演郭柯小心翼翼地提出了“排片率1%,票房能到600万元”的目标。他很清楚,一部展现慰安妇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寻到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不过,影片并没有被市场忽视。《二十二》自8月14日上映后,排片率和票房都实现了“逆袭”。23日,排片率从首日的1%上升到11.2%,从400多万的票房飙升至1.5亿元——这也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过亿元的纪录电影。“不是我的片子拍得有多好,”郭柯分析说,一切只是因为他与片中的老人们有缘分,电影“得道多助”,加上观众也希望看到类型更为多样的影片——最终的成绩是《二十二》与社会各界共同完成的一个奇迹。

    今年以来,纪录电影的“黑马神话”不止一次地上演。此前,《重返狼群》收获3293万元票房,带有浓郁纪录片色彩的《冈仁波齐》票房直逼1亿元。与《二十二》同期上映的《地球:神奇的一天》也已突破3000万元。

    这些“现象级”作品让业界意识到,市场的风似乎开始转向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进入“公众时代”,那么《二十二》有望引领纪录电影迈入“大片时代”。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陶明霞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缘起

    以“抢救”历史的姿态记录老人故事

    2012年的纪录短片《三十二》中,导演郭柯用极其克制的语言把90岁慰安妇老人韦绍兰和她那个“鬼子的孩子”的故事记录了下来。结尾处,她站在山上,眺望着对面层峦的山脉感叹:“这世界真的很好了,我会好好地活着。”

    老人勇敢面对曾经的痛苦经历,面对生活现状又持积极阳光的态度,让观众流泪,也让郭柯导演本人颇感惊讶。

    “我想拍纪录片,就有了《三十二》,韦绍兰老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跟我以前预想的她们的生活态度是不一样的。”郭柯说。

    另一方面,“三十二”这一片名是2012年仍然在世的中国慰安妇的数量,让郭柯叹息的是,到了2014年,数字锐减为“二十二”了。郭柯觉得应该以“抢救”历史的姿态,尽全力以影像的方式把她们记录下来,“相信她们身上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去发现”。

    愿景是美好的,可是片子的市场前景却并不为外界所看好。有人曾经劝郭柯放弃:“别再花钱拍这个了,年轻人是不会买账的。”

    “年轻人是我们未来的力量。”郭柯最希望的是,年轻人走进影院,让向善的种子在年轻人中生根发芽,能促使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群体。

    电影《二十二》中,没有历史画面的“再现”,片中所呈现的也并非一张张掩面而泣的面孔,而是平凡慈祥如你我亲人的老人。“如何让年轻人关注这些老人?首先得让他们喜欢。”郭柯特别强调说。

    负责《二十二》宣传的“朔果莲莲”公司创始人苏北淇则对南方日报记者说:“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本就是正能量。”

    影片上映后排片与票房的持续走高是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

    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负责人谢世明留意到,该片上映首日,广州几乎一半的影院“零排片”,而到了第三天,基本上每家影院都排了场次。

    “它的上座率在同期影片中是最高的,所以都赶紧调整场次。影院对市场的嗅觉很敏感。”基于其目前的热度,谢世明预测,《二十二》票房过2亿是早晚的问题,最终有望突破3亿元。

    更重要的是,据淘票票专业版数据显示,19岁以下观众占总观影人群的19.1%,大批“00后”走入电影院。还有不少人发布朋友圈称自愿包场,“将想看的场次发给我,我请大家看。”

    事实上,一开始《三十二》便是在“95后”观众聚集地“B站”上走红的。当时,满屏“我们都是中国人”的弹幕留言,令郭柯印象十分深刻。

    一位广州观众晓冰在观看过《二十二》后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没有残忍地撕开,而是淡淡地倾诉,就像奶奶在叨家常。这跟我以前看的电影都不一样,值得二刷、三刷。”

    此前郭柯曾许诺,电影所获收益将全部捐献给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用于对慰安妇历史研究及幸存者的资助。如今电影的票房大获成功,让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在被问及有没有后悔曾经的决定时,郭柯回应称:“不后悔!”他强调再高的票房、再多的钱也会兑现承诺捐出去。

    聚焦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产业”

    1亿元的票房成绩在商业片里屡见不鲜,对国产纪录片而言,却曾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事实上,就连1000万元也曾一度被业内人士视为纪录电影的“天花板”。

    “纪录片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产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则提到,其实纪录片不缺观众,“你看投资数十万、上百万元的纪录电影,能取得数千万的票房,就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期待纪录电影的市场表现了。”

    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显示,2016年,共有5部国产纪录电影进入院线公映,总共收获7600万元票房,加上一部引进纪录片,6部片子总票房为8292万元,加起来还没有1个亿。而今年暑期档,单部纪录电影票房已超过去年总和,除了《二十二》表现让人惊喜之外,《重返狼群》的票房达到3283万元,《地球:神奇的一天》票房也超过3000万元,而且后劲十足,业内预测有望突破5000万。

    除了票房,纪录电影的“观众缘”,还能从各大影展得以印证。

    今年7月,由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织的“夏日寒流”金红棉影展,展映了10多部北欧冷门小众纪录电影,在几乎没有宣传造势的情况下,整体上座率近80%,让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对12月的金红棉影展充满信心。

    据悉,去年12月,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展映了60多部国际著名的电影节展的获奖或参展纪录电影,组委会透露,今年将继续扩大展映规模。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该影展3年来的展映效果来看,“纪录电影一年比一年受欢迎了。”

    在何苏六看来,纪录电影对于现实的观照,对于生活本真的剖析,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其所蕴含的人文涵义,恰是目前苍白的国产剧情片所稀缺的。对口碑不佳的类型片产生审美疲劳的影迷,开始逐步接受这些曾经边缘的影片。

    专注于纪录电影“众筹”发行的大象点映创始人吴飞跃认为,今年纪录电影的集体爆发,也是多年纪录电影观众群积累以及审美观变化的结果。“以前人们习惯了进电影院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有些人会先入为主地觉得,纪录电影缺乏娱乐性,因此比较排斥。但是接连不断有优质的纪录电影进入影院,这就让观众觉得,纪录电影其实是很有欣赏价值的。”吴飞跃说。

    对业界来说,《二十二》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它预示着纪录电影或将有无限可能。

    比起以明星演员、特效场面著称的商业大片,纪录片的成本普遍不高,省去了高昂的演员片酬,也不需要在打光、布景和后期特效上大费周章,这也让纪录电影的投资回报率相对成本而言非常可观。

    “资本市场将逐渐注意到纪录电影的价值,今后国产纪录电影的产量和质量将继续提高。”何苏六预测,将有越来越多的大投资、大制作的纪录电影出现在大银幕上。

    趋势

    “小众电影”走向大众市场

    作为《二十二》的明星资助人,演员张歆艺对电影的上映一直非常关心,并为电影宣传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最初,正是她写给冯小刚导演的一封信,让《二十二》从题材特殊的小众电影一跃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性电影。

    写这封信前,张歆艺斟酌了5天,她把自己关于电影的所思所想,都写在这封信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会变成一封公开信。

    在她还没来得及让大家帮忙转发冯导微博的时候,信息就在朋友圈和微博炸开了,很多没有互相关注的明星朋友,也第一时间发声支持。这让张歆艺感受到了特别强烈的“善的力量”。她感叹说:“每一个看到冯导微博的人,无论业内业外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这就是人心所向。”

    如果说《二十二》成为纪录电影“爆款”有明星助阵等偶然因素,那么,更多的纪录电影、艺术电影,则试图通过发起众筹观影、放映等方式,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众电影也有观看需求。不过,开影院也是一门生意,所以不受观众关注的电影排片率自然就难以保障。”《二十二》的发行公司北京润智影业相关负责人对南方日报记者坦言。

    润智影业曾发行过《长江图》等文艺电影,其负责人深刻地感受到,之前观众对这类影片接受程度不高,影片排片受影响,有效排片不多,很难真正抵达观众。

    另一部知名纪录片《我的诗篇》曾斩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奖、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年度最佳纪录片等奖项,即便有这样的成绩,影片却迟迟找不到发行公司,公映时间遥遥无期。

    无奈之下,导演吴飞跃和他的团队只能调整策略,将自己转变为发行方,在全国通过观众众筹的方式发起点映,为影片找到“对的观众”。

    由此,中国目前唯一的电影众筹点映平台大象点映诞生,并先后发起了“给陌生人送场电影”“24小时全网不间断直播”活动来助力影片的排片率。

    大象点映宣传负责人漠蓝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以往,面对纪录电影不被院线重视的情况,片方唯有“一声叹息”。而大象点映希望改变电影的排片规则,“不再眼巴巴地被动地等待影院排片。”

    目前,众筹观影的上座率都在60%-70%,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影院的利益。今年7月,大象点映成功发起了《摇摇晃晃的人间》百城首映活动,接下来,还将发行《天梯》《我只认识你》等多部纪录电影。

    在润智影业总经理刘倩羽看来,去年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院线联盟,或许对包括纪录片在内的艺术电影走进大众市场有更强大的推动作用,“能让很多人看到自己喜欢的、非商业的院线作品,还能保证一定的排片率,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据悉,8月25日,在今年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评选中绽放光彩的艺术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将正式通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全国66个主要城市、超过100家影院上映,影片也是首部在该联盟上映的海外电影,表现如何令人期待。

    延伸阅读

    从《二十二》《战狼2》看电影市场

    由“市场驱动”转向“内容为王”

    《战狼2》赢得观众热捧,并刷新了华语电影票房纪录;一部没有大明星出演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在算不上强大的营销攻势下,依靠口碑收获过亿元票房……这两部电影成为暑期档的“现象级”影片。比较之下,一些话题度十足但品质堪忧的作品,却在市场上显得黯淡无光。多位业内人士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达成共识——从“市场驱动”转变为“内容驱动”,这是票房增速放缓的中国影市目前迎来的最大利好之一。

    依靠优秀内容更能激活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十年的‘粗犷式’发展,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表示。

    从2012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而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现实基础。数据显示,2017年3月,我国银幕数达到44489块,超过整个北美地区,从市场容量上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战狼2》制片人张苗对南方日报记者说,从去年开始,单个银幕的产出呈现出下滑趋势,由新增影院带来的新增观影人次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在此背景下,优秀的电影内容更能激活观影需求。”张苗认为,这也是推动票房持续健康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影评人周黎明留意到,近来口碑对电影票房的作用愈发明显。一方面,去年以来,单纯依靠IP改编和明星效应吸引观众的电影,往往在票房上差强人意。另一方面,《我们诞生在中国》《二十二》等凭质量赢得口碑、进而成功“逆袭”的案例越来越多。

    “观众慢慢学会欣赏电影了,电影口碑对观影选择的影响愈发突出。”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负责人谢世明同样表示,如今的观众更为理性,影片质量高,看的人才会多。

    站在纪录片研究者的角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提到,一些千篇一律又质量不高的商业大片消解了大家的观影热情,甚至让年轻人产生了厌倦、抵触的心理,而纪录电影精品却给观众留下良好印象,两相对照,观众心中的天平自然会慢慢向优质纪录电影倾斜。

    “过度娱乐化到一定阶段,文化审美发生改变也是必然,如今许多观众最看重的,还是影片传达的‘真善美’。”何苏六说。

    重工业影片将成新“风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便捷视频消费,如何才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是摆在电影创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今年以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产重工业电影将是未来的新热点与新趋势。

    “一起拍电影”创始人张志远是这一议题的支持者,他认为推动电影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他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影院观众的“分流”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过去,国内扛起票房大旗的是以喜剧、爱情片为主的“轻工业”电影,但现在,电影面对的是免费的电视剧、网络剧的竞争。如果没能做到差异化,观众宁愿选择在家里看剧或是在移动端上看电影。“竞争会倒逼着电影行业主动升级。”张志远说。

    《战狼2》被视为重工业电影创作的探路者之一,制片人张苗所在的北京文化今年曾重磅宣布,计划打造一个总投资30亿元的重工业项目《封神三部曲》。“目前中国电影的弱项是打造重工业影片中的技术问题以及专业团队的欠缺。”张苗表示,《战狼2》的幕后团队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现在对中国电影发展特别有利的地方是,我们可以站在强者的肩膀上,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全世界优秀电影团队的经验来打造国产影片。换句话说,这就是新时代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与观众产生共鸣是关键

    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并不认为,所谓的“重工业”大片就是票房的保障,要赢得票房还得靠品质和情感说话。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举例说,《二十二》票房“逆袭”的重要原因,是与中国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振,这一点与《战狼2》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闪光少女》等表现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为梦想而奋斗的国产电影,也取得不俗口碑,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与社会和人心紧密联系、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作品,更能赢得观众的喜爱。

    “电影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不是制造无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表示,提升电影质量的关键是汲取生活的养分。“一些创作者迷信于揣测观众心理,凭空创造虚空的遐想,导致电影没有生活依据,这样生产出来的作品,或许能一时半会儿让观众感到新鲜,但不能长久地抓住人心。”蒋勇同样认为,发挥内容生产力的关键之一是接地气,“我们需要更多反映社会热点的国产电影佳作。”

    “回到艺术根源上来,最难具备和保持的,是人对电影艺术的敬畏和对电影创作的那份纯粹的初衷。”张苗总结说。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修珠珠

责任编辑:马骁潇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

  • 发质不好拖累颜值 影后春夏的枯草发实在不能忍

      导读:说到春夏,这个姑娘多少带点“神奇”的体质,90后,平面模特出道,当过书模,2013年转型演员,影视作品不多,却凭借《踏血寻梅》拿下两个影后,之后一炮而红,前景一片大好。来源:ELLE...

  • 深圳:将筹建开办高水平师范大学 摆脱教师靠引进

    (原标题:深圳筹设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本报深圳8月2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芳)作为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200万中小幼在校生、近19万名教师的特大城市,目前深圳却没有...

  • 为穿好新LV 明星也蛮拼的

    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狗哥把新LV穿好看有多难?昨晚LV SERIES 2展览上,诸位明星用真人买家秀告诉你,真的挺难的!钟汉良:爸!你怎么来了!钟汉良和唐嫣“何以”夫妇搭档亮相引起现场粉丝...

  • “翱翔”卫星等18项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原标题:“翱翔”卫星等18项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中新网西安9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4日—26日在西安举行,今届年会期间首次举办全国科技工作...

  • 举报十类涉黑线索最高可奖3万元

    原标题:举报十类涉黑线索最高可奖3万元    华商报讯(记者 周金柱 实习生 张慧敏)6月27日上午,汉中市汉台区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新闻发布会。截至目前,汉台公安机关已经...

  • 众星演《战争不相信眼泪》自毁形象变泥鬼(图)

    正在热拍的红色战地电视剧《战争不相信眼泪》日前公布一组剧照,在这组照片中张博(微博)、杨洋(微博)、齐芳、徐百卉、王思思(微博)等几位主演在电视剧里的战斗场面首度曝光。...

  • 第三届科技新浙商6日颁奖 可参与新浪微博直播

    本报记者 兰杨萍第三届“科技新浙商”评选活动进入高潮,10个名额将花落谁家?1月6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将举行一场隆重的颁奖典礼,一一揭晓10位“科技新浙商”。央视著名节目主...

  • 李小冉默认已怀孕将与鄢颇奉子成婚

    昨天下午,婚恋与育儿题材的电视剧《今夜天使降临》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该剧围绕80后到了适孕年纪却“恐生”的话题展开,讲述了刘涛[微博]、李小冉[微博]、马苏[微博]饰演的...

  • 《毕业歌》将开播 付辛博荧屏年代戏首秀

    新浪娱乐讯 由严歌苓编剧,曹盾执导、李小冉[微博]、付辛博[微博]、王耀庆等主演的青春励志抗战剧《毕业歌》将于8月26日登陆江苏卫视[微博]和河北卫视,昨日该剧在京举办了开播...

  • 《嘿,孩子》将播 郭晓东上演制服诱惑

    新浪娱乐讯 今晚(11月7日),由杨亚洲执导,蒋雯丽、郭晓东、李小冉[微博]、刘天佐[微博]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嘿,孩子》将登陆浙江卫视首播。郭晓东在剧中饰演了产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