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人类真情不会因世事改变

2018-11-28 02:43:29

■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墙内开花墙外香。电影《母语》未映先火,接连在英国万象电影节、澳门电影节等斩获五项大奖,并入围曼海姆-海德堡国际电影节,还将于奥运会期间参加东方国际电影节“环球影展”在英国巡映。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打着“深圳制造”标签的文艺片获得如此良好的“国际口碑”?在内地公映前夕,该片总监制兼编剧王海平在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探究转型时期的人生

记者:《母语》把镜头聚焦于代孕这个敏感话题,为什么想到以此为创作题材?

王海平:我希望通过孕育这一主题,探讨当代中国人的婚恋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现在中国社会正经历着转型,转型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直接触及到人的情感,冲击着人的伦理道德也包括生活方式的事情。我就是想通过电影这样一种形式,看清这些问题的本质。

最初我是在2008年先发表了同名小说,后来导演邀请我在2009年的时候改成了剧本。为什么要写这个?因为我觉得探讨代孕现象固然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中国人、中华民族在面对科技冲击和天灾人祸的情况下,由女性、母亲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大爱,这样的东西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构成部分。汶川地震后我曾写过一首诗叫《放心吧,同胞》,点击率很高,其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放心吧,我的同胞。你身躯下护存的婴儿,已拥有母亲般的呵护,和温暖的襁褓。”我把这些都揉在一起了。

在电影结尾处,将爱的内涵赋予了多元化的诠释,通过小家延伸到国家,不仅爱得到了升华,对于中国社会生活的诸多变动和由此而生的迷惘,也给予了一个明确的解答: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不会因为世事变迁而改变。

记者:您本人如何看待代孕这件事?

王海平:我觉得代孕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对它要理解,同时要进行引导。科技和生物技术的采用对传统的社会伦理、感情、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都带来深层冲击,实际上这一话题折射出的是现代科技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当然人类的本质不会因此发生变化,因为它不是全社会的集体选择,不是未来社会的模式,它只是社会局部现象,但是它代表了技术、新的科技时代对社会、对人的冲击,我们要正视这个现象。

记者:您怎么把“代孕”的故事写得如此真实感人?

王海平:这个故事是我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上写成的,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进行了半年多的采访,了解到了大量细节。而且故事中的一些原型都是我的朋友,是真实人物发生的事情。

鲜明的中国文化基因

记者:创作《母语》这种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是不是难度特别大?

王海平:的确难度很大,因为它不能瞎编呀!但我认为艺术就应该是这样,现实生活包括种种冲突都不能去虚构,虚构反映不出真实的现实生活。所以艺术有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理性的逻辑。

记者:《母语》让您获得英国万象电影节最佳原创编剧奖等荣誉,可否谈谈您获奖后的感受?

王海平:我的创作是一个很幸运的载体,全世界对于中国社会变化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这部电影恰好携带着中国文化的鲜明基因,呈现的是当下中国的情感生活、家庭方式的变动,所以被国际奖项所青睐。一些外国评委在看片过程中忍不住落泪,这是令我值得珍藏的赞美。这部影片即将在中国上映,我们更希望它在中国观众的心中获奖。

记者:您希望观众观看这部影片后能有什么样的收获?

王海平:希望观众更深刻地领会到母爱和情感,亲情和爱情。因为影片中的主人公经过这一番事情之后,对母爱和情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重新让她(他)们选择,她(他)应该会更理性一些。

观众看完后能觉得耐人寻味,能跟其他人说这个片子值得一看,这就够了。

记者:您本人对这部作品满意吗?

王海平:电影是永远有遗憾的艺术,我不能说对这部《母语》满意,但是我觉得它至少代表了这个阶段电影界的一种探索精神。中国现在正是一个变动的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在变。我们的社会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我们要坚持的是什么?我想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记者:对方中信、秦岚、汪裴三位主演的表演您有什么样的评价?

王海平:都很满意。他们都是我亲自挑选的,像方中信就是我托成龙找的,我觉得他的银幕形象和风格能够代表中国男人的形象,既纠结,又那么负责任,还很懂得爱。秦岚把代孕母亲演得很好,汪裴的表演也渐入佳境。

鼓励原创的深圳值得关注

记者:接下来还有什么创作打算?

王海平:我任编剧的抗战题材电影《咆哮无声》已经拍完了,正在做后期,9月份上映。它讲的是一个抗日英雄与日本兵的遗腹子的故事。我觉得在目前大陆抗战题材电影从反映抗争、歌颂英雄主义角度切入的比较多,对战争进行反思的比较少。我觉得文艺作品应该来得更深刻、更深厚一些。

《母语》是写女人的,《咆哮无声》是写男人的,写中国男人的胸怀。

记者:您对音乐剧也有涉猎?

王海平:目前正在做的是反映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人生辉煌教育经历的原创音乐剧《元培校长》。之前写过两个音乐剧《洛神》和《天桥》,都是力图展现中国气派、东方文化精神的。

记者:《母语》是您第一次跟深圳合作吗?

王海平:这次跟深圳合作是偶然的。深圳鼓励原创,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另外深圳是个很活跃的地方,值得关注。

欢迎发表评论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