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汕头如何下好招才引智这盘“棋”?

2018-11-27 17:50:43

原标题:汕头如何下好招才引智这盘“棋”?

  原标题:汕头如何下好招才引智这盘“棋”?

汕头籍海智专家范群在海智专家论坛上作题为《硅谷创业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讲座。刘雷 摄

10月29日,在2016年汕头海智·专家讲坛暨项目推介会和汕头市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上,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范群被聘请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广东(汕头)工作基地的海智专家。

作为一位汕头籍留学生,范群在美国硅谷打拼20年后选择回国创业。近日,他还成功促成了“汕头市海外人才工作(美国硅谷)联络站”的成立。

多年来从事人才引进事业,范群对汕头如何下好“招才引智”这盘“棋”有什么建议?南方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南方日报记者 沈丛升 通讯员 杨蓉

人物简介

范群: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Syracuse University物理学博士;美国硅谷科技协会理事长;华美半导体协会秘书长;国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领军人;现任硅谷科技咨询委员会执行大大。曾先后担任硅谷著名科技公司各级技术职务和副总裁。从事高通量新材料研发技术的开创性工作。2010年,范群与好友萧剑鸣、杨晓波、解金春联袂告别美国硅谷回广州创业。

吸引更多潮籍海外精英回乡

南方日报:10月中旬,汕头市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在美国洛杉矶和硅谷挂牌成立,这也是汕头首次踏出国门招才引智,此次汕头市组织部也是首次率团赴美介绍汕头人才政策。您怎么看汕头的人才工作现状,以及这一次的引才举措?

范群:汕头目前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这时候,汕头需要有招才引智的决心,从上到下,各级都要重视立足海外引进人才的政策。

从2000年开始,我就曾带团到中国进行交流,同时熟悉家乡的需求。当时,大部分人才最后选择了留在珠三角地区。十多年来,我带领下的海外精英组团回国累计达到七八百人次,其中有超过十人获得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称号。

这次汕头建立海外人才联络站,也正是基于将海外的人才,特别是华侨、潮商资源联系起来的目的。在省内,韶关等地的海外引智已经走在前面,我们也不能落后。

潮汕籍人才在海外不少,而且抱着爱国爱乡的情结,都愿意回到家乡进行投资创业,借助这次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站的契机,我们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回乡,为家乡振兴发展出一分力。

对待人才需要“三心”

南方日报:您认为吸引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汕头在人才引进上可以实现什么突破?

范群: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在于一个集聚效应。特别是通过创文强管后整体提升的汕头城市形象对人才有一定吸引力。

对待人才要有“三心”——细心、耐心、真心。如果人才在一座城市感受到尊重,就会更加愿意留下来。

人才引进方式分为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两种。人才引进不一定要人才完全在这座城市定居,可以变通采取智力引进、软性引进等方式。

刚性引进,即按照有关规定正式办理引进手续。

借鉴苏州等地方对人才的引进,柔性引进即采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合同约束、自由流动”的引进机制,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开展项目合作、短期兼职、教授讲学、科研攻关等多种方式服务。

汕头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重点引进“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尤其是在飞机制造、轻轨交通等重点发展的领域有重要技术,能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及优秀团队,都是引进的重点对象。

柔性引进国内外人才的方式有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创业、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

孵化器应“由点及面”筑巢引凤

南方日报:汕头目前具有18个创业孵化基地,博士后工作站达到9个,博士后实践基地有6个,大多布局在高新技术企业,您认为,汕头如何做好科技孵化工作?

范群:汕头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例如公元厂、超声电子等都是老牌的技术型公司。一个产业的落地需要的人才是多个方面的,包括形象推广、市场、人力等。因此,汕头需要对人才引进进行相关的配套。

汕头不缺乏商人,但是缺乏真正的“创业家”。

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在创业技术更新的投入是巨大的,相对来说电商创业门槛较低,但是高新技术企业有其不可替代性,技术门槛高就决定了进入该领域的企业较少。

为了整合资源、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和朋友在广州开发区创办“广州归谷科技园”,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归国内而打造的“创业—生活”一体化新型生态孵化模式园区,融合专业完整的服务形式,打造一个区域性标杆性科技创新园区。

我认为孵化器应该起到一个“由点及面”的功能,包括对投资环境的改善,为人才提供各种支撑,激发创新能力,整合资源,并将资源落地,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

创业型公司需要成员对价值观的认同

南方日报:虽然在美国留学及工作达20年,最后您还是选择归国创业。对此您对汕头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吗?

范群:我在硅谷工作了20年,在企业高层管理层进行了相关的工作,积累经验,为我回国创业奠定了基础。2010年,我带领创业团队回国创办了广州市威格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留学生,我抱有一种回国以科技报效祖国的家国情结,而且学习了硅谷人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个成功的创业型公司往往需要成员们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每个成员都得敢于冒险和十分拼命。像我在硅谷的时候,每天午餐时,大家一般不会聊家长里短,而是在不泄露公司核心机密的情况下,彼此交流技术问题,看看是否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很幸运,我也在硅谷结识了同样闯荡欧美多年的三位“60后”科技精英——广州人萧剑鸣以及来自东北的杨晓波和解金春,最后才能一起在广州创业。

我建议年轻人不要太早就创业,要创业先打工,到大公司里边学习,创业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要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苦,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