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丹阳眼镜:产城融合扮靓“第一名片”

2018-11-29 18:14:46

原标题:丹阳眼镜:产城融合扮靓“第一名片”

6月15日—6月17日,“中国质造?首届丹阳眼镜文化旅游节”在丹阳隆重举行。节会的举办,不仅展示了丹阳眼镜实力,促进了丹阳眼镜产业发展壮大,更推动丹阳眼镜影响全国,走向世界。

2014年5月1日,新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盛装开业,一个崭新的“全国唯一、世界一流”的眼镜综合交易市场应运而生。这标志着丹阳眼镜开启了华彩篇章,为古韵而有激情的“眼镜之都、风尚之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眼镜是丹阳的“第一产业”。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的诞生,不仅为全体眼镜人沟通、交流、共谋发展孕育了一个“新家”,为丹阳眼镜产城融合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更成为丹阳眼镜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对此,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大大童国祥说,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是丹阳形象的大展示、丹阳品牌的大塑造、丹阳要素的大集结、丹阳精神的大提振、丹阳市民的大期盼。丹阳人民不负机遇惠顾,真正把眼镜产业建成“第一产业”,把眼镜市场建成“第一名片”。

眼镜,就像一块重量级的璞玉,在丹阳发展大局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至2015年底,丹阳眼镜全行业生产企业实现销售130亿元以上,外贸直接出口2.35亿美元,全年旅游、商务客源达120万人次。丹阳眼镜行业共拥有注册商标3200余件,商标局、商评委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6件,江苏省著名商标14件。国际眼镜城现有近千个商铺,从业人员超5000人,2015年实现销售额超55亿元。

在加快眼镜产城融合战略实施中,丹阳市委、市政府支持“打造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构建省级服务业聚集区、镇江市‘三集’工作试点区、立足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运作”作为市级战略。

作为丹阳市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重点项目工程之一,眼镜城正在交出的,是一份历史性答卷……

政府主导,丹阳跃居“中国眼镜之都”

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丹阳市,是中国眼镜业版图上的重镇之一。作为历史悠久的老牌眼镜生产基地,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兴起了作坊式的眼镜生产业。

在中国眼镜业大潮风起云涌几十年后,丹阳形成了规模化的眼镜业基地,并逐步形成了产、供、销的眼镜产业链条,眼镜业在丹阳从此风生水起。

丹阳眼镜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整合,现已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品牌策划、零配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及社会化分工、规模化配套、上下衔接的产业体系,具有突出的行业优势和鲜明的产业特色,成为丹阳最具特色的形象产业。目前,丹阳各类眼镜生产、加工、商贸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形成了合金架、全钛架、玻璃镜片、树脂镜片、隐形眼镜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丹阳眼镜产业的一路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科学引导。近年来,丹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眼镜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将眼镜作为区域品牌来打造,将眼镜作为城市名片来推广,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眼镜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丹阳市眼镜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质量立业、科技兴业、文化旺业、结构调整、工贸一体化”五大发展战略,力争使丹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眼镜业生产、集散、研发、检测、标准“五位一体”的中心。

抓科技创新。近年来,丹阳眼镜企业引进了各类世界先进设备和技术,仅2012年就引进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生产的各类镀膜设备近350台,为丹阳成为全球镜片生产制造中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抓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引导丹阳眼镜业与长春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进行技术攻关和重大课题研究,解决了很多眼镜生产领域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使一批眼镜生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抓管理制度。2007年,丹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眼镜行业工会联合会,并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首推眼镜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定了眼镜行业劳动定额标准,镜架300多道、镜片200多道工序的劳动定额标准经应用证明,符合行业实际和企业需求。近年来,丹阳眼镜全行业职工收入水平每年递增10%-15%,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工的无序竞争,实现了职工满意、企业发展、行业和谐的目标。

抓产品质量。为推动眼镜产品质量持续上升,丹阳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眼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每年的《眼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监督抽查计划》,目前,丹阳所有眼镜获证企业均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企业自有标准,已有20余家企业采用100余项国际标准,4家企业通过省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验收。

抓品牌。如今,国内眼镜市场的知名品牌中有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丹阳,海昌、万新、明月、唯尊、鸿晨等品牌镜片和平凡、新族、米顿、魅影、万金宝等品牌镜架已成为市场潮流的领先者。眼镜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外,丹阳还成功创建了“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眼镜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江苏区域名牌首批试点单位”等多个区域品牌,近年来,在丹阳眼镜企业的品牌宣传广告中,范冰冰、蔡依林、李湘、林心如等20多位明星在为丹阳眼镜企业代言。

在丹阳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丹阳一举摘得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系列产品集散地、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等诸多桂冠。丹阳就这样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眼镜之都”。

转型升级,“中国眼镜之城”华丽重生

丹阳眼镜市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86年车站、双庙两个村在丹阳火车站附近建起了全国最早的专门用于眼镜交易的“华阳眼镜市场”和“云阳眼镜市场”,组成了最初的丹阳眼镜城。上世纪末,两个市场经过改造连成一片,占地3.2万平方米,门面房300多间,摊位300多个,经营户600多家,经营镜架、镜片、成品眼镜、眼镜专用工具、零配件等近千个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眼镜交易批发市场。

中国眼镜城2006年投入使用,当时投资2.8亿元,占地27亩,建筑面积有3.75万平方米,5层高,商铺400余间,分品牌区、精品区、配件和仪器区、办公展示区、商业步行街,规模和档次均为当时全国之最,2010年又成功创成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把“配镜游”做成了丹阳知名旅游品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眼镜市场逐渐饱和,加上市场设施老化等诸多原因,已不适应丹阳眼镜业的发展。

在国内外眼镜行业格局剧变,市场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丹阳眼镜究竟需要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

针对丹阳眼镜市场发展这一课题,丹阳人大多次深入丹阳眼镜市场管理办公室、两个市场产权单位、丹阳眼镜商会和有关部门,走访调查后,掌握了当时眼镜市场发展弊端和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前往浙江海宁、义乌等地考察学习,2009年1月,丹阳人大的一份“关于加快眼镜市场改建、打造新的城市名片”的调研报告,引起了丹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0年,丹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兴建新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二期扩建项目——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在老眼镜市场附近启动建设,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总投资10.8亿元,形成集交易中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商务中心、旅游中心于一体的完备体系,建成国内唯一、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眼镜城。

“丹阳眼镜市场作为国内三大眼镜市场之一,至今已运营近30年,要实行平稳有序地商铺分配、商户搬迁入场,其矛盾之多,难度之大,最终结果难以预料。”丹阳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市场管理办主任韦国忠介绍,在搬迁过程中,丹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三次听取分配方案的汇报,专门抽调了工作人员,对老眼镜市场内的经营门店建立“一户一档”,商铺分配小组多次到义乌、海宁、海门、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多个专业市场考察调研、学习取经,最后形成了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独特的一套模式、一套经验、一套实践。

历经4年建设,中国(丹阳)国际眼镜一期工程竣工并于2014年5月1日盛装开业,华阳、云阳眼镜市场也于当年5月7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原经营户整体搬迁至新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

由此,丹阳眼镜市场从传统的交易市场成功转型升级为现代综合眼镜商城,一个世界一流、全国唯一、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强的眼镜产品交易市场,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原先丹阳老眼镜市场的关、停、搬、迁,到新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的诞生,可以说是丹阳眼镜市场的脱胎换骨,历经坎坷,几经曲折、来之容易。”韦国忠对此如此感慨。

产城融合,双轮驱动成就“第一名片”

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惊艳面世后,魅力四射,一炮走红:先后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最大眼镜交易市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全国百强市场”“中国经济观测点”“江苏十大旅游新地标”等荣誉称号。

丹阳眼镜产业、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一产一城”,好比两个轮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双轮驱动效应。一方面,辐射力极强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将丹阳眼镜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使丹阳眼镜具有极大的市场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又是消费信息反馈的集中地,有利于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运用最新材料,推出最新款式。

如果说丹阳眼镜制造业为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产品销售平台,那么,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则为丹阳眼镜的扬名立万提供了强有力的传播渠道。正是这种极佳的“产城融合”,双轮驱动,才使得丹阳眼镜实力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日益强化。

走进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宽敞明亮、高档舒适的购物环境,门类齐全、品牌高端的眼镜,热情周到、温馨专业的服务,以及多元化、国际化的综合功能,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中外顾客。

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有关负责人说,现在不仅在丹阳的经营户不再外流,而且以前根本不可能落户的国际国内大品牌也纷纷入驻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现在这里汇聚了国内的万新、海昌、明月,以及国际的蔡司、依视路、阿玛尼、雷朋等众多眼镜知名品牌。”

“市场引领产业,产业促进市场,双轮驱动,相互促进。可以说,国际眼镜城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国内外众多一流的眼镜生产厂家和销售商。”丹阳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说,“国际眼镜城建成后,不仅将提高我市眼镜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提升我市眼镜产业的形象,擦亮我市的眼镜品牌,而且将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对此,丹阳市眼镜商会有关负责人认为,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不仅是为丹阳众多的生产厂家采购与销售提供一个“买卖”的市场交易平台,更能使厂家最快地得到产品需求信息,也使采购商在这里方便快捷地选择丹阳眼镜生产厂家的产品。另一方面,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也对国内外众多一流的眼镜生产厂家和销售商产生了虹吸效应,这些厂商可以通过直销、代销等形式把自己的产品集中到国际眼镜城销售,使丹阳的眼镜厂商能够近距离地学习世界第一流眼镜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款式以及品牌运作等先进经验,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

“为进一步做大‘城’的建设,就在今年5月,位于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南侧的华阳大酒店大楼成功拆除,这座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楼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三期工程,该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启动。”韦国忠介绍,“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三期综合商贸楼项目总投资约3.7亿元,计划占地22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用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与国际眼镜城交易大厦有效衔接,主要业态布置为写字楼、酒店餐饮、展示中心、研发中心、金融网点等,建成后将成为现代化的丹阳标志性建筑。”

丹阳市委常委、丹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大大赵立群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国际眼镜博览园商贸旅游区的标准,按照“一流的城市新门户、一流的眼镜产业旅游目的地、一流的眼镜产品商贸集散地、一流的大运河景观带、一流的城市交通枢纽中心、一流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六个一流”目标,把丹阳国际眼镜博览园商贸旅游区打造成商贸业和旅游业发达、现代交通便捷、接待设施完备、综合配套齐全,融运河风情塑造、地域文化传承与都市时尚体验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贸旅游区。

罗 玲佘记其

热烈祝贺“中国质造?首届丹阳眼镜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