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部新闻

三年9亿元 进军“机器人王国”

2018-11-28 18:12:52

原标题:三年9亿元 进军“机器人王国”

  原标题:三年9亿元 进军“机器人王国”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去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珠江西岸将建设“中国制造2025”城市群,佛山将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作为重要突破口,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发挥龙头作用。

昨日,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仪式在佛山高新区举行。接下来,佛山将以金融手段推动本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南海区财政将设立机器人创新专项资金和投资引导基金,未来三年每年投入3亿元,累计达到9亿元,来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启动:

中国(广东)机器人

集成创新中心揭牌

昨日,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仪式在佛山高新区举行,“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启动仪式上,广东工业大学、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与南海区政府四方签署《共同推进“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建设框架协议》,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将有助于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载体,把佛山国家高新区建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机器人集成创新示范区、集聚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去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珠江西岸将建设“中国制造2025”城市群,佛山作为龙头必须重点突破,而“机器人+智能制造”就是很好的突破口。当前,佛山提出要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而作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佛山将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发挥龙头作用。

亮点:

金融手段支持

中小企业“机器换人”

目前,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有企业11000多家,产业链覆盖了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等领域,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涨,部分岗位难招工,加大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应用的投入成为发展趋势,先进装备市场需求很大。

记者留意到,以金融手段推动本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建设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的另一大亮点。南海区财政将设立机器人创新专项资金和投资引导基金,未来三年每年投入3亿元,累计达到9亿元,来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借力广东金融高新区以金科产融合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便利。

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佛山海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还联合签订了设立按揭中心的框架协议,建设珠江西岸装备制造按揭中心,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企业购买设备可享受如同购房一样的“按揭服务”。

目标:

打造一批珠江西岸

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

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南海区委副大大、狮山镇党委大大刘涛根认为,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在佛山高新区启动建设,力争率先在国内形成首个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集成创新基地,这对佛山实现“机器人+智能控制”的示范创新应用是一个重大突破,也将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建设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佛山高新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已逐步趋向规模化发展,尤其是具有未来产业核心标签的机器人产业,无论是平台体系的建设、项目人才的集聚还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佛山华数机器人、日本安川电机、ABB集成商等一大批优秀的机器人项目集聚佛山高新区。

刘涛根表示:“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加强与广州、深圳高新区之间的协同创新,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机器人的应用。”刘涛根表示,接下来、佛山高新区将通过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打造一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努力建成国产机器人最大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应用示范中心。

举措:

建设机器人创新产业园

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在佛山高新区挂牌,作为重点打造的载体,佛山高新区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该项工作?对此,刘涛根介绍,围绕建设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这一目标,佛山高新区加强与中国工程院、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大院名校的合作,积极引进顶尖的机器人创新团队,推动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创新。

同时,加快培育和引进机器人骨干企业。建设机器人骨干企业培育库,重点推动华数机器人、新鹏机器人等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做大做强,并鼓励研究院和行业进行对接,选择更多的典型企业做好示范建设的应用和推广。

刘涛根还提出,佛山高新区要建设机器人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南海大学城作用,依托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工大研究院、清华力合科技园等创新平台,组建佛山市机器人培训中心,把培训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广东特色、全国有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整个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端和实用型人才。

此外,佛山高新区还将利用原来的土地和厂房,特别是闲置厂房,以狮山桃园东路为主线,东起禅炭路,西至佛山一环西线,打造机器人创新产业园。

科技创新

16个科技创新团队签约佛山

作为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昨日中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洽谈会也同期举行。会上,市科技局与16家科技创新团队签约扶持项目。

据了解,2016年佛山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专项资金合共立项资助引进创新创业科研团队16个,资助市级财政经费合计7800万元,引进团队中共有中外院士3人,国家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这16家科技创新团队研发领域涉及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境工程、新型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疗等佛山重点支持新兴行业。现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为佛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储备和人才积累,并将会加快佛山创新型城市的步伐建设。

此外,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上海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经友好协商,决定携手共建“中国佛山引才联络站”。

根据双方协议,佛山将提供“联络站”有关介绍佛山发展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与信息,上海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络会则负责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2万多名高层次会员(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近200名)资源。协议有效期为三年。

专家论道

佛山如何引才?

专家建议:

佛企预留大学生实习岗位

昨日人才圆桌会上,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大大、上海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会长程东认为,人才是保持城市、企业竞争力关键。“德国教育培训体系,使得内生人才不断产生。”程东说,其做法之一就是企业要拿出5%的岗位留给大学生作为见习岗位。程东建议,佛山也可以学习德国的做法,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拿出一定比例岗位留给见习大学生,这样对吸引人才有帮助。

此外,程东称,佛企国际化步伐加快,海外运营也需要各类国际化人才。“目前,国际化人才并不缺乏,只是缺乏吸引国际人才的机制。”程东说,目前海外留学的学生有360万人,其建议佛山建立国外留学人才载体,为国际化人才交流、就业提供服务支持。

顶尖对话

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

中德顶级智库

上演头脑风暴

10月20日,由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在“互联网+”博览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处于不同阶段,双方有很强的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关系。加强与制造业先进国家的合作,有利于共同推动和分享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的成果与未来。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实现与德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更有其现实意义。

来自中德双方智能制造领域的顶级专家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他们为与会嘉宾带来关于《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从政策到落地的形势分析,并对两国智能制造产业最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中德政界精英、产业界人士和智能制造专家参加了对话。

“灯塔行动”示范效应

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因此,寻找中德智能化制造示范,从全国各地的优秀项目中发现灯塔标杆项目,边总结经验边发展提高,对于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在智能制造领域寻找了有创新力的代表性企业和产业园区,形成“灯塔行动”最佳实践,对行业领先者的业绩进行褒奖和授牌,带动更多的企业和园区向它们学习。

在大会上,青岛中德生态园、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被授牌为“中德智能制造灯塔园区”,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被授为“中德智能制造灯塔企业。”

中德工业城市联盟阵容扩大

记者在大会上还获悉,由佛山市发起的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目前阵容还在继续壮大。从最初的少数几个城市,到目前中方已有江门、株洲等十多家城市加入,而德方的亚琛、乌珀塔尔、奥斯纳布吕克等城市也成为联盟成员。

该联盟旨在通过定期会晤和代表团互访促进成员城市之间的对话;通过纳入成员城市的企业促进经济交流、双向投资和相互之间的融资参股;通过科研机构纳入城市联盟促进科技交流,并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城市分享联盟成员城市经验。

此次获得“灯塔行动”最佳实践奖的徐工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组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虽然是政府行为,但其对各城市企业而言起到了带动、引领和示范的效应。包括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等在内,同样是由政府主导搭建的平台,但它能带来与先进制造国家的思想、技术的交流,通过开放与引进带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提升。

听听专家现场怎么说?

中国智造需补数字化短板

在对话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认为,中德两国都是制造业大国,中德两国企业也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但中国要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还需要更多地向德国这样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学习。他认为,未来中国智能制造的方向,必须要解决生产设备的数字化,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需要补课的地方,“中国的数字化还很差,没有数字化根本谈不上后面的智能化”。

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也赞同段正澄的观点,“智能化的题目很大,对企业来说最核心的就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思考如何用智能化来解决用户的痛点,”而所有的智能化科技,数字化都是前提,比如在有数据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数字化的集成,再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产品的优化。

胡自强坦言企业仍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从供应链、到研发、到制造、到物流、到销售,如何实现系统的数字化,是企业要思考和破解的问题”。

政府需加大对产学研重视程度

“德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政府对产学研的重视。”段正澄还提到,政府非常支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所进行合作。科研项目除了企业会给出一部分经费之外,州政府或者联邦政府也会给出相同的经费予以支持,而企业又会把新产品首先放在学校,“通过实验不断完善,这期间不会收取学校的一分钱费用”。

汉诺威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里克则提到自己的孩子就在同济大学上学,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准非常好,“我们应该让更多年轻人去接触到这些对未来有价值的技术,这样在未来的技术应用上也有更好的把握”。

胡自强则希望,企业院校之间可以用更多像俱乐部形式的定期交流活动,这样可能会碰撞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相关阅读

热门排行